3月14日,《中國教育報》整版刊發我校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職業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教授團隊關于“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期績效評價專題文章《“雙高計劃”后半程:怎么建?怎么評?》。
今年2月,據悉,教育部、財政部近期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中期績效評價結果,197家建設單位中有160家建設單位評定為“優秀”,這標志著我國“雙高計劃”經過三年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半p高計劃”三年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各省域在治理模式上總結了哪些經驗?后半程的發力點在哪里?對此,劉曉教授作為教育部專項委托《“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期建設發展報告》課題組負責人,應邀闡述了相關重點方向。
劉曉教授認為,經過三年建設,197家建設單位不斷強根基、揚優勢,圍繞十大核心任務,基本實現了“建設時間過半、經費使用過半、任務完成過半、目標超額達成”的中期建設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效。而在后半程建設中,應當注重從實踐到實效,把“破圈引領”作為后半程建設發力點:應當結合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在高質量完成“十大任務”基礎上,貫徹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三教”“三融”,并在《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的“一體兩翼五重點”方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因此,后半程不僅要從實踐到實效,更要進一步提升格局,從“圈內示范”向“破圈引領”發力,進一步聚焦難點、凸顯亮點、提升影響力。而終期評價的著力點,一定要著眼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長遠目標,在評價導向、評價核心、功能定位方面進行優化。即以“成效評價”作為終期評價的目標定位,以四大核心作為終期評價的突破路徑,以診斷服務作為終期評價的核心宗旨。
全文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3/14/content_62108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