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3日,第一屆量子精密測量研討會在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賓館舉行,共商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共謀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長遠發展。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杜江峰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主任委員、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教授,浙江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蔡袁強教授,杭州市西湖區區委書記董毓民等領導參加開幕式并致辭。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韓斌、浙江省政協副秘書長金愛武等領導參加了開幕式。本次研討會由杜江峰院士擔任主席,俞大鵬院士、朱詩堯院士、林海青院士擔任顧問,林強教授擔任執行主席。
會上,多位從事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院士、專家作邀請報告,與各學者圍繞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研究,基于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展開談論。
杜江峰指出,量子精密測量是世界科技的前沿,浙江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量子科技研究的單位之一。浙江大學量子精密測量研究院基于“量子計劃”,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與匯聚研究,開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學校將繼續為國家和區域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支撐,為量子時代的科技革命做出貢獻。
俞大鵬指出,量子科技研究要基于國家實驗室,抓住國家量子科技優先發展戰略歷史機遇,把中國量子科技推到世界級引領地位。他寄語量子精密測量工作者“四個追求”追求原創、追求挑戰、追求極致、追求有用,從“要啥有啥,用啥沒啥”轉變到“用啥有啥”,把科學技術和工程做成藝術品。
蔡袁強指出,浙江工業大學立足“兩個基地”建設,堅持“服務國之大者”和“服務浙江高質量發展”兩個目標,推動學科特色與戰略需求精準對接、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精準對接、科技創新與核心需求精準對接,學校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未來學校將在服務浙江高質量發展和量子科技領域繼續貢獻工大力量。
董毓民指出,量子科技是科技革命中最重要的自變量,而高校是引發和撬動社會最大程度創新的力量。西湖區將與高校院所緊密相連,共同探索高校經濟的星辰大海,以西溪路為主軸,向東打造浙大人工智能產業帶,向西打造小和山科學城。
據悉,這次研討會由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西湖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浙江省量子精密測量重點實驗室暨量子精密測量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量子技術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之江實驗室量子傳感研究中心、西湖區人民政府留下街道辦事處和西湖區天道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等聯合承辦。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和浙江省物理學會為研討會支持單位。來自全國38所高校、22個科研院所及十余家科技企業的220名代表相聚西溪,開展學術交流和產業合作。會上,44位專家做成果交流,27位參會代表張貼報告報導研究進展,近20家相關企業參展,多家用戶單位向參會高校、院所、企業提出明確的技術和產品需求。研討會后,西湖區留下街道將舉辦“量子技術產學研合作沙龍”活動。
杜江峰致辭
俞大鵬致辭
蔡袁強致辭
董毓民致辭
會場全景